建筑,不仅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而且也是城市精神、风格、品位的载体和标志,更重要的,建筑是经济、科技、艺术乃至价值观等诸因素的综合表征,其水平与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,也将是历史的标志。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优、精度高、抗震性能好、绿色环保、资源节约、高效可循环等优点,应在吉林市城市建设中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,这对提高城市主体建筑质量、绿色水平和安全程度,促进技术创新、带动产业升级,乃至引领现代新型城市建设的潮流具有重要意义。
装配式建筑可有效提高建筑质量
相比于传统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,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优点:
一是装配式建筑质量优、精度高,功能选择多样化。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采用机械化、标准化生产,受温度、湿度等外部条件影响较小,可以有效保证构件质量,提高构件精度。同时,装配式建筑的柱截面较小,通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室内使用面积、保温、隔热、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有机结合,提高建筑的功能选择多样性。
二是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,材料循环使用。相对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而言,装配式建筑大大降低了现场作业和占地面积,可减少建筑垃圾50%以上,施工粉尘、噪声、废水排放显著下降。装配式建筑构件多采用轻质高强的材料,建筑自重可降低约30%,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,可以节水80%,节材20%。不仅如此,装配式建筑结构灵活,材料可拆装、可循环,回收和再生利用率可达70%以上。
三是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。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预制工厂进行高效率的批量制作,将保温、隔热、水电安装、外观装饰等多功能要求结合起来一次完成,可缩短多工种交叉施工的工期。
可见,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优、精度高、绿色环保、资源节约、高效可循环和抗震性能好等突出优点,应用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,能有效提高城市建筑的质量、绿色水平和安全性。
引领我国建筑方式变革
装配式建筑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较为普遍,尤为突出的是日本、美国、法国、瑞典和丹麦。早在20世纪50年代,欧洲许多国家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。随后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也逐渐开始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。有关资料显示,法国新建建筑的装配率达到80%,新加坡的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达到70%。
近年来,中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,但总体来看,吉林地区建筑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,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,多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。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仅约10%,远低于国家提出的30%的发展目标,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。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为例,从需求侧来看,中国新建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仅为6%,而美国、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大多超过40%。从供给侧来看,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约3.6亿吨,其中钢结构用钢量仅5000万吨左右。《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(2016~202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中国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要提高到25%,钢结构用钢量增加到1亿吨以上。
随着人民群众对建筑质量、功能、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,以及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,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正逢其时,潜力十分巨大。
|